體質與茶葉選擇指南:紅茶還是綠茶?

紅茶綠茶比拼!紅茶和綠茶的寒溫屬性不同,並且各有不同的健康效益,了解紅茶、綠茶的差異,選對適合自己體質的茶飲。

在飲茶文化之中,紅茶和綠茶都是受歡迎的茶飲,例如伯爵茶、錫蘭紅茶就是常見的紅茶品種;龍井、抹茶則是綠茶家族的一員,紅茶和綠茶都因其味道和潛在的健康益處而受到人們的喜愛。但其實兩者的性味、成分和功效都有差異,了解紅茶和綠茶的不同特性,為自己的體質選擇合適的茶,將更能感受到茶飲為健康帶來的好處。

茶葉為何有紅茶、綠茶之分?

紅茶和綠茶其實都是由茶樹製成的,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處理茶葉的方式:綠茶是生的茶葉,基本上沒有經過發酵;紅茶則是經過完全發酵的茶葉,可以理解為「熟」的茶葉。這個處理方式的差異導致兩者的細微成分有所不同:茶葉的植物性物質在沒有經過發酵程序的綠茶中佔的比例較多,例如單寧酸和兒茶素等;而經過發酵的紅茶則含有茶黃素和較高含量的咖啡因(研究指同樣為230毫升的茶,紅茶的咖啡因含量根據品種的差異由39-109毫克;綠茶的咖啡因含量則為35毫克[1]。)

紅茶溫、綠茶涼

而在中醫角度,紅茶和綠茶亦由於發酵的程度不同而有寒溫屬性的差異。經過完全發酵的紅茶屬性偏溫,因而有暖身的功效;綠茶沒有經過發酵,則較為「生」,屬性也因而偏涼,有清熱的效果。把握這個基本的寒溫屬性,就能大概判斷甚麼體質的情況適宜飲紅茶,甚麼情況下適宜飲綠茶。例如平素容易腹瀉、大便軟的人士,體質屬於脾胃虛寒,適宜飲紅茶以溫脾胃,相反涼性的綠茶有機會加重胃寒的情況,應減少飲用。而如果平素容易咽乾咽痛、生口瘡、口氣重等體質偏熱的人士,則適宜飲綠茶清熱解毒。

紅茶、綠茶都有助維持心血管健康

不少現代醫學研究都指紅茶和綠茶分別都有助維持心血管健康。例如針對紅茶的系統性評價和綜合系統分析的研究就反映持續飲服紅茶一週(每日400-1200毫升)的受試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cholesterol,俗稱「壞膽固醇」)及血壓水平都有所下降[2,3]。而綠茶在維持心血管健康方面亦有證據支持,日本及中國的研究均發現有飲綠茶習慣(日飲500毫升)的人士出現中風的風險較低[4],而日本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更指每天攝取五杯以上綠茶的人,其中風發作的風險比不攝取綠茶的人低約20%[5]。可見紅茶和綠茶均有助保持心血管健康,建議可以按照上文介紹的寒熱屬性,選對符合自己體質的茶葉飲用,整體的養生效果將更為顯著。

紅茶有助提神、改善炎症反應

和綠茶相比,紅茶含有較高含量的咖啡因,提神效果較為顯著,適合有需要充電的人士飲用。另外現代醫學研究亦指紅茶有助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身體的炎症反應:研究設定有輕微上呼吸道炎症反應的受試者每日飲服3杯紅茶,持續12週,受試者的上呼吸道症狀及腸道的免疫指標均比沒有飲服紅茶的人士有顯著的改善[6]

綠茶有助控制體重、預防認知障礙、降低癌症風險

和紅茶相比,綠茶含有的兒茶素,有助身體抗氧化,促進代謝率,因而被認為有減重的作用。研究發現綠茶有助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症的肥胖患者控制體重[7],對一般人士都有穩定體重的效果[8]。豐富的兒茶素含量亦令綠茶有改善焦慮、緩和壓力,並提升認知能力和專注力,有助預防腦退化、認知障礙等[9]。此外,另一項分別使用了紅茶和綠茶進行實驗的研究就發現習慣飲服綠茶的女性,患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明顯較低[10],相反紅茶則未有相關的發現。

茶不能代替水

雖然紅茶或綠茶都有不少健康益處,但並不建議完全以茶飲代替水份的攝入。要知道,茶飲的確提供與水相似的水份補充,但由於紅茶和綠茶均含有一定程度的咖啡因,這可能具有輕微的利尿作用,導致某些人士飲茶後尿量增加,若完全以茶飲代替水份,可能會影響體內的液體平衡。此外,部分茶飲的配方可能加入了奶、糖、蜂蜜等作調味,飲服此類茶飲會增加飲食中的熱量和糖分,而普通水則不含熱量。所以建議是水和茶混合飲用,以確保獲得最佳健康效益。

飲茶的其他注意事項

一、個人的健康狀況

如果你有特定的健康問題或慢性疾病,如腎病,你可能需要諮詢醫生關於紅茶和綠茶的攝取量和相關注意事項,請參考下方的常見問題三。

二、個人耐受性和敏感性

紅茶和綠茶中的成分,如咖啡因和茶多酚,可能對每個人的身體有不同的影響。有些人對咖啡因敏感,可能會導致心跳加速或失眠等不適症狀。因此,應視乎個人的耐受性和敏感性去判斷能否飲服紅茶或綠茶。

個人體質和症狀表現

如上文所述,除了茶飲成份本身的益處,選擇紅茶或綠茶的時候不應忽略兩者在寒溫屬性的差異,而是要考慮自身體質的情況,選對有助於暖身的紅茶,還是清熱的綠茶,否則有可能越飲越燥熱,或是越飲越虛寒。

常見問題一:血壓過低的人士可以飲茶嗎?

上文引述紅茶和綠茶均有助降低血壓、膽固醇。反過來說,本來血壓已經偏低的人士(低血壓的診斷為收縮壓低於90毫米汞柱(mmHg);舒張壓低於60mmHg[11]),飲用紅茶或綠茶是不是就會加重低血壓的問題?目前的研究並未有探討相關的問題,但一項針對長者在用餐後出現低血壓現象的研究就發現長者在午餐前飲服約400毫升的綠茶會產生顯著的升壓作用,使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平均升高 15.1mmHg和 5.7mmHg,有助預防餐後低血壓而出現的頭暈、乏力等症狀[12]

由於長者的心血管狀況、自律神經的調節能力都會隨年齡增長而下降,不少長者在餐後都會因為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統幫助消化,而出現短暫的低血壓表現。而研究發現餐前飲服綠茶的受試者出現餐後低血壓的情況顯著減低。可見其實適量飲服茶飲對於身體的影響可能有著相向調節的作用:幫助本身高血壓的人士恢復穩定水平;本身傾向低血壓的人士有提高血液循環、升壓的作用,這方面仍有待更多有質量的研究去證實。現時建議只要注意飲用紅茶或綠茶的份量,血壓偏低人士亦可以放心飲用的。切記不宜過量飲茶,甚至以茶代水。醫師亦建議血壓偏低的人士可以選擇結合其他補血和滋陰的藥膳食療,如紅棗枸杞茶等等,有助穩定血壓情況。

常見問題二:如何避免飲茶後導致失眠的問題?

由於紅茶和綠茶都含咖啡因,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因此建議將飲用量降低,並避免在晚上喝茶,如果發現飲用紅茶、綠茶後出現失眠問題,建議只宜在早上或睡前至少8-9小時前飲服。如文中提醒,身體對紅茶和綠茶的耐受性和敏感性因人而異,所以如何避免因為飲茶而導致失眠就需要自己去觀察,調整飲用量及攝入時間。真的受失眠問題困擾的話建議可參考 無咖啡因 容易失眠都可以放心飲用的養生花草茶 ,代替紅茶或綠茶。 

常見問題三:腎病患者可以飲茶嗎?

腎病患者在水份攝入量方面一般都有嚴格的要求,所以對於飲服茶飲都要份外小心。但一般而言,只要避免濃茶以及嚴格管理水份攝入量,是可以飲服紅茶或綠茶的。要判斷茶會否太濃需要檢驗裏面的細微成分方能知道,但一般自行沖泡的話,如果水量比例少,茶葉的比例多,泡成的茶混濁而不清透,甚至待涼後可見一層茶油飄在面頭的都能歸類為「濃茶」。過濃的茶裏面的細微成分,例如茶多酚和茶鹼都會加重腎臟的負擔,腎病患者應該避免。此外,水份攝取亦不能超出西醫的限制量,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飲茶,並密切監測腎功能狀況。

如有其他疑問或想獲取一對一的健康資訊,歡迎透過信箱功能查詢。按這裏了解 信箱的使用方法及回覆情報

參考資料

[1] Heckman MA, Weil J, Gonzalez de Mejia E. Caffeine (1, 3, 7-trimethylxanthine) in food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consumption, functionality, safety, and regulatory matters. J Food Sci. 2010 Apr;75(3):R77-87. 

[2] Zhao Y, Asimi S, Wu K, Zheng J, Li D. Black tea consumption and serum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lin Nutr. 2015 Aug;34(4):612-9.

[3] Greyling A, Ras RT, Zock PL, Lorenz M, Hopman MT, Thijssen DH, Draijer R. The effect of black tea on blood pressure: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PLoS One. 2014 Jul 31;9(7):e103247.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117505/

[4] Wang ZM, Chen B, Zhou B, Zhao D, Wang LS. Green tea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Nutrition. 2023 Mar;107:111936. 

[5] Kokubo Y, Iso H, Saito I, Yamagishi K, Yatsuya H, Ishihara J, Inoue M, Tsugane S. The impact of green tea and coffee consumption on the reduced risk of stroke incidence in Japanese population: the Japan public health center-based study cohort. Stroke. 2013 May;44(5):1369-74. https://epi.ncc.go.jp/jphc/outcome/3278.html

[6] Tomioka R, Tanaka Y, Suzuki M, Ebihara S. The Effects of Black Tea Consumption on Intestinal Microflora-A Randomized Single-Blind Parallel-Group,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J Nutr Sci Vitaminol (Tokyo). 2023;69(5):326-339. 

[7] Colonetti L, Grande AJ, Toreti IR, Ceretta LB, da Rosa MI, Colonetti T. Green tea promotes weight loss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utr Res. 2022 Aug;104:1-9. 

[8] Hursel R, Viechtbauer W, Westerterp-Plantenga MS. The effects of green tea on weight loss and weight maintenance: a meta-analysis. Int J Obes (Lond). 2009 Sep;33(9):956-61.

[9] Mancini E, Beglinger C, Drewe J, Zanchi D, Lang UE, Borgwardt S. Green tea effects on cognition, mood and human brain fun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Phytomedicine. 2017 Oct 15;34:26-37. 

[10] Zhou Q, Li H, Zhou JG, Ma Y, Wu T, Ma H. Green tea, black tea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endometrial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rch Gynecol Obstet. 2016 Jan;293(1):143-155. 

[11] https://www.nhlbi.nih.gov/health/low-blood-pressure

[12] Son JT, Lee E. Effects of green tea ingestion on postprandial drops in blood pressure in older adults. J Gerontol Nurs. 2012 Mar;38(3):30-8. 

error: 文章內容受保護中~Content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