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果護膚功效拔群!善用玫瑰果藥膳體驗它的多重健康功效 

不少研究反映玫瑰果護膚功效顯著。不論是外用玫瑰果油,或是內服玫瑰果,對皮膚和心血管健康都有助益,例如能舒緩皮膚炎症或過敏反應、抗衰老、美白保濕、淡疤祛痘印等,是天然的護膚良果。

玫瑰花(rose petals)和玫瑰果(rosehips)都來自蔷薇科植物玫瑰。差別在於玫瑰花是玫瑰的乾燥花蕾,而玫瑰果是玫瑰的種莢,外貌和口感都像水果。坊間常見有玫瑰花製成的花草茶飲,其養生功效對女士尤其有益。和玫瑰花相比,玫瑰果則較少為人所知,但其實玫瑰果對人體亦有不少健康益處,可以說玫瑰植物從花到果,都適合用作為藥膳食材。

玫瑰果的健康功效

一、改善關節炎症問題

研究指服用玫瑰果能減輕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疼痛症狀[1],學者相信這是由於玫瑰果富含的抗氧化劑有消炎止痛的能力。另一項針對膝關節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亦發現,和服用安慰劑的受試者相比,連續服用玫瑰果粉末12週的受試者,其膝關節的活動度及行走的步態都有顯著改善[2],反映玫瑰果有助改善膝關節的退化或炎症症狀。

二、舒緩皮膚炎症或過敏反應

玫瑰果富含維他命E,對皮膚而言有很好的抗炎症效果。適當外用玫瑰果油亦有助舒緩皮膚炎症,減輕皮膚敏感引發的紅腫反應,適用於部分受暗瘡問題困擾的人士。

三、抗衰老、美白保濕

玫瑰果富含維他命C及A,配合當中的抗氧化劑成份,有抗衰老、美白保濕的功效。一項2015年的研究反映服用玫瑰果粉末的受試者,其皮膚整體水分含量有顯著改善[3],肯定了玫瑰果的保濕效果。

四、淡化疤痕、祛暗瘡印

和玫瑰花相比,玫瑰果含有的omega-3和omega-6脂肪酸成份較高,有助促進肌膚的再生能力,並加速瘡痕和傷口的癒合過程,因而被認為能改善暗瘡印、妊娠紋和手術疤痕的外觀。研究指開刀手術後的受試者在手術後疤痕的切口部位,以每日2次,連續12週的療程外用玫瑰果油之後,疤痕顏色和發炎反應比沒有使用玫瑰果油的受試者有明顯改善[3]

五、增加皮膚彈性、祛眼紋

經常在護膚廣告看到的「膠原蛋白」是給予皮膚彈性的關鍵物質,而玫瑰果富含的維生素A有助促進膠原蛋白的生成,同時可減慢膠原蛋白被分解的速度,因此有助增加皮膚的彈性,預防因年老而導致的肌膚鬆弛問題。研究反映連續8週口服玫瑰果粉末的受試者,眼部細紋(俗稱「魚尾紋」)的出現顯著減少[4]

六、穩定血糖和壞膽固醇

玫瑰果能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率,促進血液循環,因而被認為有助維持心血管健康。而研究指服用玫瑰果提取物有助降低血糖水平和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5]

玫瑰果護膚藥膳

一、玫瑰果護膚茶

所需材料

  • 乾燥玫瑰果 6克
  • 水 約250毫升
  • 蜂蜜 按個人喜好加入

製作步驟

  1. 把水煮沸
  2. 加入乾燥玫瑰果,浸泡10-15分鐘
  3. 過濾出茶飲後,可按個人喜好加入蜂蜜來調味
美顏煥膚 玫瑰果護膚茶:所需材料
美顏煥膚 玫瑰果護膚茶:製作步驟

玫瑰果果醬

所需材料

  • 新鮮玫瑰果 450克
  • 糖 與玫瑰果果泥同等重量
  • 檸檬 1個
  • 水 500毫升

製作步驟

  1. 玫瑰果洗淨,去掉黑端,然後對半切開,把籽挖走
  2. 把洗淨的玫瑰果放進鍋裡,加水以小火煮約30分鐘,直到變軟
  3. 把煮軟後的玫瑰果壓成光滑的果泥
  4. 量取果泥,然後加入和果泥同等重量的糖
  5. 檸檬榨汁並加入果泥和糖的混合物之中
  6. 慢煮混合物約20-30分鐘,不停攪拌直到變稠
  7. 把熱果醬倒入消毒過的瓶中並密封,冷卻後放入冰箱保存

自製的玫瑰果醬放入冰箱內可保存大約1個月。享受你自製的玫瑰果果醬,可以加入紅茶中飲用,亦可和麵包、乳酪等配搭服用。

延伸閱讀:品味玫瑰花的養生秘密:療癒身心的藥膳良方

玫瑰花和玫瑰果各有所長,一併了解玫瑰花的功效和藥膳食療吧。

常見問題一:外用玫瑰果油,或是內服玫瑰果,哪樣比較好?

上文提及的研究大多數是以口服玫瑰果的試驗方式來進行的,所以內服玫瑰果的健康功效有較高的保證。但不同的研究都反映外用玫瑰果油都有其健康益處,建議可根據自身的喜好,或是有無過敏反應等,去選擇外用還是內服玫瑰果。

常見問題二:外用玫瑰果油,或內服玫瑰果,有甚麼注意事項?

一、留意有無過敏反應

如上文提及,對玫瑰果過敏的人士不應使用或服用玫瑰果。首次外用玫瑰果油的時候,建議要先進行皮膚過敏測試:將少量玫瑰果油塗抹在一小片皮膚區域(例如在前臂上),24 小時後,檢查該區域是否有特別的反應,如果皮膚發癢或泛紅、腫脹則屬於過敏反應,不應繼續使用玫瑰果油(由於測試範圍細小,過敏反應一般可以自行消退,如果過敏反應持續甚至有擴大的跡象,請向醫生求診。)但如果皮膚沒有任何過敏反應,則在其他部位使用玫瑰果油也應該是安全的。

至於內服玫瑰果,部分人士可能會有腸胃不適的症狀,例如噁心、嘔吐、腹瀉等,部分人士亦有機會出現雙目痕癢、流眼水、或喉嚨痕癢等過敏表現,如出現這些症狀則應避免繼續服用玫瑰果。

二、注意使用的劑量和頻率

坊間的玫瑰果油產品的建議用量多數是一天使用兩次,可應用於疤痕或皮膚發炎、乾燥的部位等。

而服用玫瑰果的建議攝取量則會因形式(茶、粉末或補充劑)和個人健康狀況而有所不同。對於沒有長期病患的人士,如果屬玫瑰果茶等保健茶飲,每天可以飲用1至2杯;如果屬坊間的玫瑰果粉末或補充劑產品,請遵循包裝上的說明服用。

三、以下人士應避免使用或服用玫瑰果

  • 有腎結石病史的人:玫瑰果富含各種微量營養素,可能會增加腎臟的負擔而增加出現腎結石的風險。
  • 蠶豆症患者:玫瑰果維他命C含量較高,大劑量的維他命C有機會誘發蠶豆症患者的溶血反應。
  • 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的人:玫瑰果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代表同時會減慢血液凝結,假如患者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過量服用玫瑰果可能會和藥物產生加乘作用,增加瘀傷和出血的風險。

常見問題三:如何製作玫瑰果油?

利用乾燥的玫瑰果和載油(如杏仁油、橄欖油等),可以自行製作可供外用的玫瑰果油。

所需材料

  • 乾燥的玫瑰果
  • 杏仁油或橄欖油 
  • (玫瑰果和載油的比例約為1:2)

製作步驟

  1. 將玫瑰果的兩端剪掉,放在托盤上略為晾乾
  2. 將乾燥的玫瑰果放入玻璃罐中,然後把載油倒在上面,確保玫瑰果完全浸沒在油中
  3. 用溫水浴隔水浸泡,或用慢燉鍋,以低溫加熱混合物3-4小時
  4. 浸泡完成後,用細布或濾網過濾油和玫瑰果
  5. 將油儲存在一個乾淨的深色瓶子裡,存放在陰涼的地方
  • 注意事項:開封後最好在3到6個月內使用,以確保玫瑰果油的鮮度和效能
  • 存放方法:避免將玫瑰果油暴露在熱和光源下,存放在冰箱內一般可以保存6到12個月

如有其他疑問或想獲取一對一的健康資訊,歡迎透過信箱功能查詢。按這裏了解 信箱的使用方法及回覆情報

參考資料

[1] Christensen R, Bartels EM, Altman RD, Astrup A, Bliddal H. Does the hip powder of Rosa canina (rosehip) reduce pain in osteoarthritis patient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08 Sep;16(9):965-72. 

[2] Ginnerup-Nielsen E, Christensen R, Bliddal H, Zangger G, Hansen L, Henriksen M. Improved gait in persons with knee related mobility limitations by a rosehip food supplement: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Gait Posture. 2015 Sep;42(3):340-7. 

[3] Phetcharat L, Wongsuphasawat K, Winther K. The effectiveness of a standardized rose hip powder, containing seeds and shells of Rosa canina, on cell longevity, skin wrinkles, moisture, and elasticity. Clin Interv Aging. 2015 Nov 19;10:1849-5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655903/

[4] Pedro VA, Anselmo J. Gómez-Duaso, Néstor SM, Miguel A. García-Bello, Gregorio C. Evolution of Post-Surgical Scars Treated with Pure Rosehip Seed Oil. 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5 Vol.05 No.02.

[5] Belkhelladi M. Effects of Daily Intake of Rosehip Extract o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Blood Glucose Levels: A Systematic Review. Cureus. 2023 Dec 28;15(12):e5122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821714/

error: 文章內容受保護中~Content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