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感冒和流感的高峰季節。隨著溫度降低,人們在室內活動的時間增加,流感、普通感冒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等病毒往往更容易傳播。流感活動通常從十月開始上升,在十二月至二月間達到高峰[1]。加上在新冠肺炎疫情後,不少患者仍然留有「唔夠氣」、容易怕凍、口乾、口味異常等俗稱為「長新冠」的症狀,這些症狀在中醫角度多屬氣虛的表現。氣虛體質的人士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較弱,因此不少患者染上新冠後時不時都會再有類似感冒的症狀,輕則是身體倦怠、頭痛,重則亦會有發燒、發冷、咳嗽、喉嚨痛等表現。要擺脫新冠後反覆感冒的困擾,不能單純依賴服藥調理,照顧好日常的飲食非常重要。
快速連結
你屬於感冒體質嗎?容易反覆患上感冒的人士
- 容易出汗、大汗
- 怕吹風、怕凍
- 容易手凍腳凍
- 容易疲倦、做事缺乏動力
- 胃口欠佳、食量少
- 大病或久病後的人士
- 長期或慢性病患者(例如化療後的癌症病人)
- 免疫力較弱的人士(例如長者和幼童)
預防感冒,食中藥不就可以了嗎?
食中藥可以,但單純依賴中藥就不可以。研究反映中藥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增長[2],但部分容易反覆感冒的人,體質多屬氣虛,部分長者或長期病患者更有可能是氣血兩虛、五臟皆虛的體質。體虛的人由於五臟六腑的功能下降,補益類的中藥往往會比較難被消化和吸收,亦即是坊間俗稱為「虛不受補」的問題,因此這類人士適宜「緩補」,要持續使用比較平和的中藥進行調補。這個情況下,我會建議中藥只是輔助,建立並確切實行藥膳飲食的習慣才是正確的防病方法。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提到「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3]。」面對「虛不受補」的情況,首要是借助日常飲食的力量養好氣血,所以才強調食療要先於用藥。
不少人一聽到要實行藥膳飲食就會想像為要預備一大批藥材去煲湯,或者是要計算食材的卡路里,嚴格製定藥膳餐單等。其實藥膳飲食可以輕鬆便捷地實行!參考這篇文章了解實行藥膳飲食的心態和方法。
秋冬防感冒藥膳食療:薑蔥雞湯
所需材料(1人份量)
- 雞腿肉 150克
- 新鮮生薑 10克
- 蔥 1根
- 蒜 1瓣
- 水 約1公升
- 油、鹽 適量
- 胡椒粉 適量
製作步驟
- 將雞腿肉洗淨去骨切塊,生薑切片,蔥切段,蒜切片
- 在鍋中加入少許油,放入生薑、蒜片,用中小火炒香
- 將切好的雞肉加入鍋中,略略翻炒至表面微微變色
- 加入約1公升的水,將火調至大火煮沸
- 水煮沸後加入蔥段,轉中小火煮30分鐘
- 按照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鹽和胡椒粉
藥膳特點:藥膳中生薑和蔥白都是中醫會用到的藥材,是「藥食同源」的典型例子。薑蔥味辛,同屬溫性,有宣肺散寒、暖胃的功效,適合秋冬天冷時節飲用。現代藥理研究都指薑和蔥有解毒和抗病毒作用[4],有助預防感冒。而雞肉本身有溫補脾胃的效果,適合平時胃口差、食少、形體瘦削的人士作為補身強壯的食療。
飲服建議:這款湯水適合在秋冬流感高峰期的時候,約一週一次飲用。但如果已經出現明顯的感冒症狀,例如發燒、周身骨痛等,則不宜飲用。


秋冬防感冒藥膳食療:紫蘇蘿蔔炒肉片
所需材料(1人份量)
- 豬肉 150克
- 紫蘇葉(大葉) 3片
- 大蒜 2片
- 生薑 1片
- 白蘿蔔 半個
- 醬油 1大匙
- 油 1大匙
- 鹽、胡椒 適量
製作步驟
- 豬肉切片,撒上鹽和胡椒,靜置約10分鐘
- 紫蘇葉切成細絲、白蘿蔔切薄片或切細條、大蒜與生薑切末
- 在鍋中加入芝麻油,中火加熱,加入大蒜和生薑,炒至散發香氣
- 加入豬肉,炒至變色,然後加入白蘿蔔醬油,繼續翻炒
- 炒至整體變軟後加入紫蘇葉,輕輕拌勻後關火
藥膳特點:紫蘇葉在日本又稱為「大葉」,因為紫蘇葉有解魚蟹毒的功效,所以在吃刺身的時候很常會用到。加上紫蘇葉味辛,屬溫性,亦有疏風散寒的效果,適合在秋冬季容易受涼的時節進食。而白蘿蔔是秋冬季常見食材,坊間就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冬天進食屬性寒涼的蘿蔔看似很矛盾,但其實秋冬季人們普遍會多攝取肉類、火鍋等溫熱的食物去補充能量,此時適當配合涼性的蘿蔔就有清解燥熱的作用。
服用建議:這道小菜性味平和,適合一家大細在秋冬流感高峰期間享用。但如果已經出現明顯的感冒症狀,例如發燒、周身骨痛等,則不宜服用。


鼻塞、乞嚏、流清鼻水等,感冒初起藥膳食療:紅糖薑湯
所需材料(1人份量)
- 生薑 3片
- 蔥白 1根
- 紅糖 10克
- 水 約500毫升
製作步驟
- 將生薑去皮後切成片
- 蔥白洗淨切段
- 鍋中加入薑片和水
- 用小火煮至沸騰後,加入蔥白再煮約5分鐘
- 加入紅糖,繼續煮至紅糖完全溶化,煮1-2分鐘即可
藥膳特點:生薑和蔥白辛溫發汗,有助祛風散寒。
服用建議:這款湯水適合受寒後感冒初起,見有鼻塞、打噴嚏、流清鼻水,或有稀痰白痰、舌苔白等風寒症狀的人士。在吹風受涼後,或風寒感冒初起的時候宜少量多次頻服,例如薑湯煲成後在餐後分三次飲服,有助祛風散寒。如果見有發熱、喉嚨紅腫疼痛、有黃痰等熱性症狀,則不宜飲服此藥膳。
延伸閱讀: 在家也能自製葛根湯食療緩解風寒感冒症狀
感冒初起,比起上呼吸道上症,頭痛、肩頸背痛等痛證症狀較為顯著的話,可以自製葛根湯緩解,參考這篇文章詳看所需材料及製作方法。
喉嚨痛、膿痰、黃鼻涕等,感冒炎症明顯藥膳食療:魚腥草菊花茶
所需材料(1人份量)
- 乾燥魚腥草 15克
- 乾燥菊花 6克
- 甘草 3克
- 水 約500毫升
製作步驟
- 將所有材料洗淨並略為浸泡
- 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煮沸
- 煮沸後轉小火續煮約10-15分鐘
藥膳特點:菊花能宣散感冒外邪,是中醫治療風熱感冒的常用藥材;魚腥草則能消炎化痰,配合菊花起到清熱解毒,緩解感冒炎症期的喉嚨痛、痰涕濃稠量多的情況。而由於魚腥草的辛味比較刺激,加入甘草有助中和藥膳茶的味道,亦有調和寒涼藥性的效果。
服用建議:這款茶飲適合在感冒炎症明顯的時候飲服,常見有喉嚨痛、膿痰、黃鼻涕、舌色紅等風熱、痰熱症狀。如果屬於虛證寒證,平時容易發冷、手足涼、大便不成形的人士,則不宜飲服此藥膳。
口乾、易攰、容易怕熱又怕凍,感冒痊癒後藥膳食療:麥冬參茶
所需材料
- 黨參 或 太子參 20克
- 麥冬 15克
- 羅漢果 半個
- 水 約1升
製作步驟
- 將羅漢果外殼敲開
- 所有材料洗淨後放入鍋中
- 加水煮沸後轉小火煮約30分鐘
- 待涼後即可飲用
藥膳特點:參類中藥補氣效果顯著,適合感冒後「唔夠氣」的患者,恢復中氣。麥冬滋陰潤燥,適用於秋冬氣候乾燥的時候,如果是感冒期間曾出現黃痰、喉嚨痛等發炎症狀的人士,往往在感冒痊癒後仍然留有口乾舌燥等症狀,此時單純用參類補氣容易有「化燥」的情況,加重身體乾燥的表現,因此配合養陰的麥冬就能避免這個情況。而羅漢果性平和,味道甘甜,令整道藥膳有補氣養陰、增加免疫力以防止下次感冒的問題。
服用建議:這款茶飲適合在秋冬季感冒過後飲服,一天可飲1-2次,每次250-500毫升,特別適合感冒之後出現疲倦、口乾、寒溫不調等體質屬於氣陰兩虛的人士。如果仍然見有頭痛身痛、咳嗽流鼻水等感冒未清的症狀,則不宜飲服此藥膳。
要注意的是,藥膳料理不能代替醫生的專業診斷及治療,文中建議的藥膳是作保健防病用途。如果感冒症狀嚴重,甚至出現發高燒、神志不清、呼吸困難等危重表現,應立刻求醫接受適當的診治。
常見問題一:感冒期間可以食雞嗎?
坊間常說感冒期間不能食雞,主要原因是因為雞肉有溫補的特性,在感冒病邪未完全驅除出去的情況下,進食雞肉可能會困住病邪,令病程延長。第二個原因是感冒進展的過程中,很常見有發炎的症狀,例如上文提及的喉嚨痛、黃痰、濁鼻涕等等,在中醫屬於「感冒病邪化熱」的表現,如果此時再攝取屬性溫補的雞肉,就像火上加油,令身體的熱症更為顯著。第三是部分利用雞肉烹調的料理偏向油膩或重口味,例如坊間常見的炸雞、鹽焗雞等等,這些雞肉料理會增加脾胃消化負擔,不利於病情恢復。綜合以上三個原因,才會出現「感冒期間不能食雞」的說法。
但對於平時體質屬於氣虛,容易反覆感冒的人士,適量服用清淡的雞湯其實是有助益的。因為人體需要一定的能量去驅趕感冒病邪,但部分形體瘦削、少氣懶言、容易四肢冰凍,體質虛弱的人士未必能有效祛除感冒病邪,這時就需要借助食材或中藥的補益力量,補氣扶正祛邪。所以,體質虛寒、氣虛的患者在感冒初起、發炎症狀不明顯的階段可以適量攝取雞肉,配合薑、蔥等祛風的食材,有助驅除感冒病邪。


常見問題二:感冒期間還有甚麼飲食禁忌?
體質壯盛的感冒患者:忌食補益類食材、藥材
除了雞肉外,其餘有補益作用的食材,例如花膠、紅棗等等亦應少吃。而大部分補益的中藥,例如參類(黨參、太子參等等),或是阿膠、地黃等,屬於滋補的藥材都應暫停,待感冒痊癒後才進行調補。因為這些食材和藥材滋補的特性會阻礙身體祛除感冒病邪,在中醫稱為「閉門留寇」,今日將病邪困在體內,他日就可能要花較多的力氣才能將外邪驅趕。
任何體質的人士在感冒期間都應該清淡飲食
染上感冒後身體要和感冒病菌打仗,別以為這個時候大吃大喝可以幫身體「加油」,相反如果感冒期間飲食不節,例如繼續攝入油膩、煎炸,或甜品等等,會加重脾胃的負擔,本身要和感冒病邪打仗的氣血就會分身不暇。再者,炸物、甜品等食物容易惹濕生痰,加重感冒期間咳痰、鼻水的症狀,延誤病情。所以感冒期間更應該要保護脾胃,未必一定要食粥,但切忌進食重口味、難消化的食物。
常見問題三:感冒期間係未一定要焗汗出?
出汗是感冒病邪離開身體的表現,但理想的出汗情況應是體表微微有汗的狀態,而不是焗桑拿一樣的「爆汗」。
部份人有認為感冒的時候焗一身汗出就會痊癒,但是汗出亦是身體營養的一部分,中醫甚至認為「汗血同源」,如果汗出太過,對健康的影響就像失血一樣,都會損耗人體能量。所以對於體質虛弱的患者而言更加要避免大汗出,中醫會建議患者將有助發汗的中藥分開數次,少量但頻繁地飲服,以避免祛感冒的中藥一下子發揮作用,導致「汗出過多」的問題。
如有其他疑問或想獲取一對一的健康資訊,歡迎透過信箱功能查詢。按這裏了解 信箱的使用方法及回覆情報。
參考資料
[1] 美國衛生局 https://www.cdc.gov/flu/about/season/index.html
[2] Xiong Y, Li NX, Duan N, Liu B, Zhu H, Zhang C, Li L, Lu C, Huang 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Influenza: From Basic Science to Clinical Applications. Front Pharmacol. 2020 Sep 15;11:575803.《
[3] 備急千金要方》原文網址:https://jicheng.tw/tcm/book/備急千金要方/index.html
[4] Hu W, Yu A, Wang S, Bai Q, Tang H, Yang B, Wang M, Kuang H.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Polysaccharides from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Ginger): A Review. Molecules. 2023 May 2;28(9):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