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認識基礎體溫中醫式解讀方法 輕鬆調經備孕

基礎體溫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不僅能幫助備孕和避孕,更可以提供身體健康的警示信息。透過規律測量和記錄基礎體溫,學會解讀體溫曲線的意義,您將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節律,掌握健康的主導權。

基礎體溫中醫解讀:體質調理對策

1分鐘閱讀文章重點

  • 基礎體溫能幫助備孕、避孕,並反映女性荷爾蒙、甲狀腺功能等。
  • 基礎體溫需要在固定時間測量,並建議持續半年以上長期記錄。
  • 正常的基礎體溫曲線包含低溫期(排卵前)和高溫期(排卵後)。
  • 持續低溫、高溫期過短、高低溫無規律等都屬異常。
  • 針對月經週期的中醫調理對策:
    • 行經期:理氣活血
    • 月經乾淨後:滋陰養血
    • 排卵期:補腎陽
    • 黃體期:健脾補腎

基礎體溫,可能是許多女性會忽略的小細節,但卻能提供豐富的身體健康信息。基礎體溫(BBT)是指人體在完全靜止狀態下的最低體溫,通常在睡眠六至八小時後,於清晨測量。這個數據不僅可用來監測排卵周期,還可預測月經,甚至對判斷健康狀況也有幫助。今天,讓我們深入探討基礎體溫的秘密,看看它如何成為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指標。

為什麼要測量基礎體溫?基礎體溫的用處

一、觀察排卵與月經週期:對備孕和避孕都有幫助

基礎體溫最大的應用之一就是追蹤排卵周期。每個人的排卵規律略有不同,未必人人都像教科書標準一樣,在來月經後第14天排卵。而透過每天的體溫變化,您可以較為準確地觀察排卵日,並推測月經的來臨。排卵前,基礎體溫通常保持穩定;而在排卵後,由於黃體素的影響,體溫會升高0.3至0.5°C。這個變化對於無排卵的多囊卵巢綜合症患者,或是由於排卵期不規則而導致難以懷孕的女性來說,是很重要的參考工具,臨床上對醫師選方用藥亦有不少參考價值。

能協助預測排卵期有助女性懷孕,反過來說,基礎體溫亦能幫助計算出安全期,因此亦可用於避孕:在觀察到體溫升高且持續高於基礎溫度幾天時,代表已排卵,而卵子能夠受精的日數大約為2-3天[1],因此體溫升高後幾天起,至到下次月經來臨期間屬於相對安全期。不過,此方法適宜搭配其他方式來提高準確性,例如根據過往的月經週期去推算出危險期。但仍需注意,安全期避孕法有一定失誤風險,特別是月經週期不規律者建議搭配其他避孕方式,以提高避孕效果。

二、反映身體健康狀況

基礎體溫能反映女性的荷爾蒙變化,因此它也可作為身體健康的「信號燈」。長期基礎體溫偏低或曲線異常,可能提示甲狀腺功能低下、體內荷爾蒙不平衡等健康問題,有助及早發現異樣,轉介相關的專業檢查。

如何正確測量基礎體溫?基礎體溫的測量方法

一、測量工具的選擇

使用專業的基礎體溫計來測量會更精確。數位體溫計或水銀體溫計都可行,但最好選擇可顯示小數點後兩位的溫度計。

二、測量位置

將基礎體溫計放置在舌下、腋下或肛門中任一位置,維持約2分鐘以測量體溫,測量位置必須每日保持一致以確保準確性。

三、每日固定時間測量

為了確保數據準確,每天應在清晨睜眼醒來後,不起身、不講話,在床上就立刻測量。這段時間內體溫最低,無外界影響因素,能反映真實的基礎體溫。假如是已經起床、飲水或是梳洗後才進行測量,則會因為活動而令體溫有所波動,不能作準。

四、長期記錄

對於多囊卵巢綜合症以及不孕症患者,建議要每天堅持記錄基礎體溫,至少持續半年,因為單純一個月的數據未必能有效反映身體的荷爾蒙水平週期,加上生病、熬夜、壓力過大、飲酒等因素都會影響基礎體溫,比較長期的數據追蹤才能提供較全面的線索,協助醫師推斷身體的狀況,選方用藥。現時市面上有許多基礎體溫記錄程式及手機Apps,方便追蹤數據並提供分析功能,如此不但不需要傳統的手寫圖表,就算不明白圖表的閱讀方法亦不用擔心,以下就會有詳細的教學。

基礎體溫記錄實用APPS推薦
基礎體溫記錄實用APPS推薦
基礎體溫的解讀:低溫階段:月經期及卵泡期
如何閱讀基礎體溫圖(低溫期)

基礎體溫的變化代表什麼?如何閱讀基礎體溫圖

基礎體溫曲線的正常模式

在一個健康的排卵周期中,基礎體溫曲線呈雙相模式:即低溫期與高溫期。低溫期為排卵前,而高溫期為排卵後。當曲線符合這種模式時,表示排卵正常。

以下為月經週期中的主要階段及其體溫變化特徵:

一、低溫階段:月經期及卵泡期

  • 持續日數:由來月經的第一天起,通常持續6至10日
  • 解說:此時體溫通常處於低溫階段,約36.1°C至36.4°C左右,體內雌激素維持較低水平,並開始準備下一個週期的卵巢發育。而月經乾淨後,隨著雌激素上升,卵泡逐步成熟,體溫通常不會出現顯著變化,會維持在較低溫的水平。
基礎體溫的解讀:低溫轉高溫:排卵期
如何閱讀基礎體溫圖(低高溫轉換)
基礎體溫的解讀:高溫階段:黃體期
如何閱讀基礎體溫圖(高溫期)

二、低溫轉高溫:排卵期

  • 持續日數:由來月經的第一天起計算,通常在第11至14日出現
  • 解說:在排卵當日或之前,體溫可能會下降0.1°C至0.2°C,而排卵當天或隔天,體溫會明顯上升,通常比基礎溫度高出約0.3°C至0.5°C,這一變化是預測排卵的重要依據。 而除了體溫升高,排卵期亦有機會出現下腹部輕微疼痛(排卵痛)、乳房脹痛,或陰道分泌物變得清澈透明且稀薄等表現,這些身體症狀都有助提示排卵期的到來。

三、高溫階段:黃體期

  • 持續日數:若無懷孕,通常會由排卵日開始持續至下一次月經來臨。如果由來月經的第一天起計算,通常在第15至24日左右。
  • 解說:排卵後,黃體素分泌增加,促使體溫上升。當溫度穩定升高,表示黃體健康。若未懷孕,則體溫會再次下降,進入月經期。

透過這樣的變化,女性能較準確地知道自己究竟有無排卵,亦有助於掌握自己的排卵周期,幫助備孕。在醫學角度,低溫高溫的日程亦代表著女性荷爾蒙的波動情況:這個變化亦有助評估卵巢功能,判斷月經是傾向延遲或是提早。而在中醫角度,體溫變化反映著女性陰陽氣血的轉化狀態,臨床上可以依照患者求診時是處於月經前期或是月經後期,結合患者的體質特點和全身症狀來選方用藥,提供更加個體化的治療。

基礎體溫曲線,怎樣為之異常?

一、持續處於低溫階段,沒有高溫期:無排卵或荷爾蒙(黃體素)分泌不足

  • 若整個月經周期中,基礎體溫未出現明顯的升高,這可能提示無排卵的情況。這時候建議諮詢醫生,探討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和治療,特別是找出是否屬於多囊卵巢綜合症,或是其他婦科疾病。

二、低溫轉高溫的過程不明顯,體溫緩緩攀升:荷爾蒙(黃體素)分泌不足

  • 如果低溫轉高溫的過程緩慢,例如體溫並非一下子高出約0.3°C至0.5°C,而是需要超過3天或以上的時間緩慢攀升,反映可能有排卵,但黃體功能低下導致體溫沒有迅速升高。

三、高溫期過短:黃體功能不足

  • 如果高溫期不足12天,其溫度偏低或逐步下降,反映黃體功能不足,有月經提早的傾向。對於希望懷孕的女士,高溫期過短亦容易導致受精卵無法順利著床,降低懷孕的成功率。

四、高溫期延長:可能懷孕

  • 如果高溫期持續超過16天後仍然持續高溫,可能表示已懷孕,建議要配合驗孕來確定。
  • 如果高溫期持續超過16天,但突然下降並伴隨陰道出血,可能是早期流產的跡象,需要求醫。

五、體溫曲線無明顯規律,呈鋸齒狀的波動:荷爾蒙水平混亂,或有其他內分泌疾病

  • 如果全週期溫度起伏不定,基礎體溫出現劇烈的高低起伏,表示身體的荷爾蒙水平混亂,可能有甲狀腺、卵巢功能異常等內分泌疾病,如果伴隨各種全身性症狀,建議接受進一步的檢查。

中醫看排卵期

在中醫角度,排卵期又稱為「絪縕的候[2]」,這段期間月經的陰血逐漸增加(子宮內膜慢慢增厚),再加上陽氣的推動,就促成了排卵的發生。所以中醫在調經、助孕的時候會看重月經週期的陰陽關係,結合患者的體質特點來選方用藥,一般來說,中醫會針對月經週期的四個階段來調整治療方案:

  • 行經期(濾泡期前期):以理氣活血為主,促進經血順暢。常用藥材有牛膝、丹參、鬱金等等。
  • 月經乾淨後(濾泡期後期):以滋陰為主,使用養血調經的中藥,例如大棗、枸杞子、黃精等等。
  • 經間期(排卵期):在養血滋陰的同時,配合補腎陽、益氣升陽的中藥,作為身體排卵的動力。常用藥材有菟絲子、女貞子、續斷等等。
  • 月經前期(黃體期):視乎有沒有懷孕的需求,一般以健脾補腎、調養體質為主。針對不同的體質特點,選方用藥亦有所不同。

延伸閱讀:中醫促排卵調經藥膳合集 希望懷孕、無排卵的多囊卵巢綜合症患者都適合

基礎體溫異常:中醫的解讀

持續處於低溫階段,沒有高溫期:腎虛體質,可能夾有痰濕或血瘀問題

腎虛的人士出現無排卵的風險較高,這是由於中醫理論下,腎主生殖,腎虛有機會導致無排卵,甚至卵巢早衰,閉經等問題。常見的腎虛患者除了基礎體溫持續處於低溫階段,亦有機會伴隨腰膝酸軟、疲倦、怕冷等全身症狀。

部分經西醫診斷為多囊卵巢綜合症的患者,如果伴隨形體肥胖、大便黏滯或便秘、面色黯淡等表現,有機會兼夾痰濕或血瘀的問題。

延伸閱讀:多囊卵巢綜合症與不孕症 中藥調經幫助突破困境

低溫轉高溫的過程不明顯,體溫緩緩攀升:陽虛體質

上文提及,排卵期間體溫急升是由於黃體素的分泌所導致,在中醫角度則跟陽氣推動排卵活動的過程有關。所以假如基礎體溫的攀升緩慢(超過3天緩緩上升0.3°C至0.5°C),中醫認為是推動力不足(陽虛)所致。臨床上屬於陽虛體質的患者常常伴隨容易腹瀉、手足不溫、怕冷等症狀,適宜進行中醫艾灸治療。

高溫期過短,月經提早:陽虛、氣虛體質

在解剖角度,排卵後子宮內膜亦會持續增厚,之後在黃體素的作用下保持於子宮內,而不至於脫落成為經血,對於希望懷孕的人士,這個過程給予時間讓受精卵著床。而在中醫角度,在排卵後維持著子宮內膜的是陽氣的固攝作用,如果患者陽氣不足,經血無法固藏就會提早溢出,反映在基礎體溫圖表中就會表現為高溫期過短,屬於陽虛、氣虛體質的人士,進行中醫艾灸治療的話溫陽補氣的效果較為顯著。

高溫期延長:可能懷孕,治療以補腎安胎為主

如果是希望懷孕的女士,由於排卵後直到驗孕能驗出懷孕與否的時間難以預測,因此排卵後多會先假設為有懷孕的狀態,針對婦女原來的體質特點,治療以補腎安胎為主。如果配合驗孕確定懷孕,亦請繼續堅持量度並記錄基礎體溫,假如體溫有下降趨勢,並伴隨陰道出血,可能是早期流產的跡象,需要求醫保胎。

體溫曲線無明顯規律,呈鋸齒狀的波動:肝鬱氣滯體質

如果基礎體溫起伏不定,除了有可能是內分泌疾病之外,中醫角度下多與肝鬱氣滯的體質有關。生活壓力大、思慮多、容易有乳房或胸脅脹痛等,就是這類體質的常見表現。如果接受西醫檢查後未有找出明顯的異樣(例如甲狀腺指數、雌激素水平正常),可以考慮單純接受中醫治療進行體質調理。假如診斷出內分泌疾病,需要接受西藥治療,中醫亦可配合進行輔助治療,以舒緩由西藥引發的副反應。

小結:基礎體溫是低成本的健康檢查

測量並記錄基礎體溫是非常低成本的健康檢查手段,你只需要一支體溫計和每天醒來後的少許時間,便能輕鬆記錄。它既能提示荷爾蒙狀況,又是監控月經健康的實用工具。而且過程中不涉及藥物的使用,是自然、無副作用的監控方法。但要注意的是,由於基礎體溫都會受外來因素影響,例如飲食不節、睡眠不足、壓力等均會影響基礎體溫數據,因此若遇到基礎體溫異常的表現,亦毋須過份緊張,臨床上醫師會結合整體的體質狀況進行判斷,亦可結合其他婦科檢查來明確診斷,不會單純依賴基礎體溫去做分析。

常見問題一:月經期間需要持續測量基礎體溫嗎?

是的,基礎體溫一般會在來月經的第一天下降至較低的溫度,這個低溫期通常持續到排卵日,所以又稱為「低溫相」,這時期的體溫也是重要數據。持續測量可幫助您掌握完整的月經周期及身體狀況。

常見問題二:基礎體溫適用於所有女性嗎?

基礎體溫反映女性荷爾蒙水平的變化,如果是幼童月經未來潮,或是更年期婦女荷爾蒙水平變化劇烈,體溫曲線可能不如中青年女性那麼規律,對於幼童和處於更年期的女性,基礎體溫的參考價值較低。

常見問題三:在晚上測量的基礎體溫準確嗎? 

晚上測量的數據較容易受到白天活動的影響,會不準確,建議還是在清晨測量為佳。這是由於人們在睡眠的時候,由大腦松果體分泌的荷爾蒙:褪黑激素會令身體釋放熱量,並繼續降溫,直到黎明前(通常在清晨5點左右)達到最低點,因此基礎體溫最好在清晨測量。如果是夜班工作的人士,建議確保有6-8小時的睡眠,並在醒來後不落床、不講話便量度體溫。

常見問題四:還有其他方法可以提高懷孕機率嗎?

量度並記錄基礎體溫,再搭配坊間的排卵試紙使用,有助提供雙重驗證,增加排卵預測的精準性。排卵試紙透過偵測尿液中黃體生成素(LH)的濃度去追蹤排卵黃金期,兩者搭配可提高懷孕成功率。但假如夫婦間有正常的性生活,配搭基礎體溫和排卵試紙等方法後持續半年未能懷孕,則建議夫婦二人均應預約進行生育能力的相關檢查,排除是夫婦其中一方有其他的健康狀況,導致不孕。

如有其他疑問或想獲取一對一的健康資訊,歡迎透過信箱功能查詢。按這裏了解 信箱的使用方法及回覆情報

參考資料

[1] Royston JP. Basal body temperature, ovulation and the risk of conceptio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lifetimes of sperm and egg. Biometrics. 1982 Jun;38(2):397-406.

[2] 《周易‧繫辭下》述:「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原文網址:https://ctext.org/book-of-changes/xi-ci-xia/zh

error: 文章內容受保護中~Content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