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患上「冷氣病」了嗎?警剔冷氣房中的健康威脅

手腳冰冷、頭痛、肩頸膊痛、乏力困倦⋯⋯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工作,與外界環境溫度差距大,容易造成「冷氣病」。認識冷氣病的特性及預防方法,善用補氣食材藥膳應對辦公室常見的冷氣病。

在現代辦公室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工作,享受著涼爽的環境。然而,這種看似舒適的環境卻可能成為我們健康的潛在威脅:不像是明顯的感冒,卻長期感到頭痛、肩頸膊痛、乏力困倦等,這時就要警剔是「冷氣病」正在悄悄逼近!

「冷氣病」一名源自日本,顧名思義,是指由於人們夏季長時間處於冷氣過大的室內環境中,無法有效調節體溫而導致的疾病總稱。除了日本,近日香港的氣溫亦異常炎熱,戶外溫度基本上都超出30度以上,跟室內20多度的冷氣環境常常有明顯的寒溫差距,人們一出一入就容易導致血管收縮,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引來各種看似輕微但卻很影響生活質素的不適症狀。

易攰、怕冷、頭痛、肚痾等,都屬「冷氣病」

「冷氣病」是一系列微小症狀的總稱,如果你同時見有以下表現,加上本身工作需要或是其他原因而長期處於冷氣房內,就要警剔患上「冷氣病」:

  • 即使睡眠時數足夠仍經常感到困倦、缺乏動力、嗜睡
  • 容易怕冷,特別是手腳冰冷,難以回復溫暖
  • 自覺面熱、面赤面紅
  • 喉嚨有異物感,飲水都不能改善
  • 肩頸僵硬和頭痛
  • 容易小腿抽筋
  • 大便變軟變黏、腹瀉次數增多

從現代醫學角度,以上種種症狀主要是由於寒溫差的環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血液循環不良,加上在辦公室的環境下人們較常處於緊張狀態,難以放鬆,加重了肌肉緊張、疲勞的問題。而在中醫角度,人們往往在夏天特別依賴冷氣,夏天的氣候特點是暑邪和濕邪比較旺盛,再加上人工性的寒邪(冷氣),容易造成俗稱「寒熱夾雜」的體質。例如患者待在冷氣房一段時間即易感到手腳易涼不溫,但同時又見有面熱面赤等症狀,看似矛盾,實際是上述三種邪氣夾雜所致:

第一、夏天的暑熱邪氣,就像火炎一樣,有向上昇散的特點,所以陽熱的表現多見於人體的上部;

第二、夏天雨季帶來濕邪,特性重濁和黏滯,容易阻滯氣血的流通,因而令人感到困倦、經常有軟便黏便等等;

第三、冷氣環境造成的人工性寒邪,有凝滯的特點,令氣血猶如被雪入雪櫃一樣,距離心臟較遠的四肢末端就相對容易因為血液循環不良而容易變凍。

免疫力低下、體質屬「氣虛」人士需特別注意

並不是個個待在冷氣房的人都會出現上述的症狀,面對室外和室內的寒溫差距,容易出現「冷氣病」的多為免疫力低下、體質屬於「氣虛」的人士。如果平時身體健康,免疫力良好,套用中醫的說法為身體壯盛,正氣充實的人則較少會受到冷氣的侵襲而誘發症狀。相反,氣虛的人士就像是失去了身體的防護網,在炎熱天氣下出汗之後毛孔張開,進入冷氣環境的時候就更容易感受到人工性的寒邪,誘發「冷氣病」。

預防「冷氣病」

為了避免「冷氣病」的困擾,我們可以從生活的細節入手:

一、適當調整室內溫度

盡量避免將冷氣溫度調得過低,25度的室內溫度不只對環境影響較小,由於寒溫差距而對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亦相對較小。

二、保持頸項、手腕和足踝部溫暖

頸項、手腕和足踝部都是人體相對少肌肉和脂肪覆蓋的部位,加上在辦公室坐著處理文件的狀態下,一般衣物亦未能好好覆蓋到以上三個部位,導致這三個地方更容易受到冷氣(人工性的寒性)侵襲。問題是這些部位都有著重要的血管通過,特別是頸部和手腕部,受涼後會直接對身體的血液循環造成影響,所以環境許可的話請調較冷氣吹風口的位置,避免上述三個部位恆常被吹冷風,此外,亦可考慮利用領巾、毛巾、護腕、長襪等幫身體保暖。

三、避免過食生冷食品或飲凍飲

夏日未必能飲得下溫水,但請注意不宜過渡乘涼飲冷,因為凍飲同冷氣一樣,都屬於「寒邪」,如果本身已經容易手腳冰冷、容易感冒的氣虛人士,飲凍飲會導致「越飲越虛」,加重「冷氣病」的一系列症狀。

四、盡量洗溫水澡或透過浸浴調節體溫

夏日亦是不少人會選擇「沖凍水涼」的季節,但和飲凍飲一樣,氣虛人士並不適合沖凍水涼,否則容易感受寒邪,嚴重更會誘發成感冒。建議還是以人體溫度37度左右的溫水洗澡。條件許可的話可以配合浸浴泡澡,有助放鬆身心,調節自律神經。

五、配合夏日補氣、促進氣血循環的食療藥膳

針對氣虛體質,而且受到冷氣寒邪困擾的人士,補氣、促進氣血循環的食療有助驅除寒濕。常見的食材包括:蔥、南瓜、洋蒽、韮菜、紫蘇葉、生薑、黑糖、龍眼肉等等。

冷氣病對策食療:薑蔥南瓜雞湯

所需材料(1人份量)

  • 南瓜 1小個
  • 雞肉 100克
  • 生薑 1片
  • 蔥 1根
  • 清雞湯 1盒
  • 麻油 少許
  • 鹽 按個人口味適量加入

製作步驟

  1. 將南瓜切成一口大小
  2. 將生薑搗成泥狀
  3. 熱鍋後加入麻油,炒香薑和雞肉
  4. 待雞肉熟透後,加入南瓜繼續炒
  5. 加入清雞湯,煮至南瓜變軟
  6. 加入適量鹽調味,最後撒上蔥即完成


藥膳特點:南瓜和雞肉均有溫補脾胃的作用,配合薑、蔥等辛味食材,有助促進身體的氣血循環,在中醫角度,假如因為長期吹冷氣受寒,進食薑、蔥亦有驅散寒邪的功效,適合長期待在冷氣環境、少汗出,容易手足冰冷的人士。

冷氣病對策食療:薑蔥南瓜雞湯:所需材料
冷氣病對策食療:薑蔥南瓜雞湯:製作步驟

常見問題一:冷氣病是否只在夏天出現?

冷氣病不僅僅在夏天出現,因為香港的氣候一年間大部分時間都偏於高溫而溫氣重,人們對冷氣的需求不少,只要是待在冷氣環境超過3-4小時,或是經常出入冷氣地方,環境溫度差距大,都有很大的機會造成冷氣病。臨床上在早春及晚夏時期(3月至9月)都多見有「冷氣病」症狀的人士求診,當中不少患者更是動不動就感冒,特別是在辦公室等冷氣環境工作的人士。所以在夏季以外的日子也應警剔冷氣病的出現,確切地預防冷氣病和感冒。

至於冷氣病的症狀會持續多久則因人而異,如果屬上文提及體質為氣虛的人士,則可能一年間都容易感到手足易涼、頭痛、肩頸緊痛等表現。如果平素體質狀況良好,則有機會只在長時間吹冷氣後才會短暫出現不適症狀,在離開冷氣環境後很快會得到緩解。所以關鍵不是季節氣候的變化,而是個人體質強壯與否,就此中醫就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說法,即是指假如自身免疫力良好,氣血充足,就算待在冷氣環境或是感受到寒溫差距,也相對較低機會誘發冷氣病的症狀。

常見問題二:「涼冷氣」的寒溫差距容易造成冷氣病,那麼焗桑拿或浸溫泉後浸凍水浴的寒溫差距對人體有害嗎?

在日本,焗桑拿或浸溫泉後浸凍水浴可說是非常流行的放鬆方法。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焗桑拿步驟是在桑拿房待6-10分鐘,離開桑拿房後立刻泡冷水浴,稍為休息後再次到桑拿房待6-10分鐘,如此的過程重複2-3次,這樣「善用」寒溫差距被認為有「整頓身心」的神奇功效。理論上,短暫而急劇的寒溫差距有助刺激交感神經的運作,令血管在一熱一冷的環境之中適當地擴張及收縮,從而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

但是,目前並未有確實的實驗研究確定這種冷熱交替的方式能帶來具體的健康功效,加上每人對寒溫的感應及耐受能力不一,根據日本消費者庁的報告,自2022年起每年平均有10宗與焗桑拿及浸浴有關的事故[1],當中包括心臟病發作等。而就此日本的學者就指冷熱環境的轉變造成血管的急速收縮,特別是泡冷水浴後血壓有機會急劇上升至200以上,增加心肌梗塞或腦出血中風的風險,並建議50歲以上的人士不宜在焗桑拿後立刻泡冷水浴。

由此可見焗桑拿後浸凍水浴的寒溫差距尚有爭議,亦並非人人適合。而「涼冷氣」跟浸冷水浴不同,人們往往會以較長的時間待在冷氣環境,如此長時間地感受人工性的寒邪並不能帶來血管擴張收縮的運動效果,應當注意預防。

如有其他疑問或想獲取一對一的健康資訊,歡迎透過信箱功能查詢。按這裏了解 信箱的使用方法及回覆情報

參考資料

[1] 日本消費者庁 https://www.caa.go.jp/policies/policy/consumer_safety/caution/caution_076/

error: 文章內容受保護中~Content protected!